首页 > 基金 > 正文

"公募奔私募"十年:有人剩者为王有人已被淹没

[2017-07-21 10:14:02] 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网络配图  [19家百亿级私募成立于2012年之前,包括4家“十周岁”机构在内的多家百亿级私募长期在榜,私募行业“强者愈强”的特征明显][截至2017年6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13.95万亿,较一季度

公募,私募,淹没
网络配图

  [19家百亿级私募成立于2012年之前,包括4家“十周岁”机构在内的多家百亿级私募长期在榜,私募行业“强者愈强”的特征明显][截至2017年6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13.95万亿,较一季度末(11.90万亿)增长17.22%;私募行业实缴规模达9.46万亿元,较上季度增长8.11%。]

  弹指一挥间,2007年大牛市催生的第一波“奔私”浪潮已经过去十年。

  淡水泉投资的赵军、星石投资的江晖、朱雀投资的李华轮、从容投资的吕俊、世诚投资的陈家琳、鼎锋资产的张高、民森投资的蔡明、武当投资的田荣华……在这一群“奔私”先行者的影响下,阳光私募也由此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重阳投资、千合资本、和聚投资等大型私募相继成立并发展壮大。如今,告别牛市两年的A股在3200点附近徘徊,市场参与者在“漂亮50”和“夺命3000”的分化中挣扎。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彼时“奔私”的一众私募机构,经历了十年间牛熊更迭的考验,境遇也已然明显分化。

  私募江湖,“剩者为王”。第一批“奔私”的明星私募中,既有规模不断扩大、长期处在百亿私募行列的星石投资等机构,也有在今年白马蓝筹当道的行情中王者归来、业绩亮眼的淡水泉等价值派私募。同时,十年的大浪也曾将隆圣投资等“公奔私”明星淹没,也曾使民森投资等的绝对收益之路变得坎坷,另外,也将新价值投资等“别具一格”的投资模式推上争议风口。

  4家“十周岁”机构跻身百亿私募

  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私募基金行业认缴规模为13.95万亿,较一季度末(11.90万亿)增长17.22%;私募行业实缴规模达9.46万亿元,较上季度增长8.11%。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监管的逐渐趋严和行业洗牌加剧,私募行业二八分化的格局也在逐渐加剧。

  格上理财统计数据便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百亿级私募证券管理人共26家,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地区。这26家百亿级私募虽然仅占私募证券管理人数量的0.33%,但总规模达到5035亿,占证券类私募总规模的22.08%,占全行业私募实缴规模的5.32%。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