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排行榜 > 正文

刀鱼成奢侈品 新行当刀鱼经纪人一季能赚30万元

[2017-03-18 20:22:19] 来源:网易新闻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又见刀鱼。上海与江苏的长江沿岸,这季节,许多人就好这一口长江刀鱼,那是从小到大的味觉习惯,是祖辈传下来的舌尖记忆,就如元宵的汤圆、除夕的年夜饭,若没吃着,就像少了点什么。  可近几年,刀鱼竟然吃不起了。前几天,靖江

刀鱼成奢侈品 新行当刀鱼经纪人一季能赚30万元

  又见刀鱼。上海与江苏的长江沿岸,这季节,许多人就好这一口长江刀鱼,那是从小到大的味觉习惯,是祖辈传下来的舌尖记忆,就如元宵的汤圆、除夕的年夜饭,若没吃着,就像少了点什么。

  可近几年,刀鱼竟然吃不起了。前几天,靖江一条二两重的长江刀鱼,售价至少700元,再几经转手到了好馆子,更是天价。有人猛拍大腿,感慨这是世界上最贵的鱼,要硬着头皮,才能吃上一两回。要知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靖江的长江刀鱼不过每公斤1.4元,刀鱼多到吃不完;即便到了2000年左右,每公斤100元以内,市场还能买得到;可去年清明前,江阴一位老法师手上卖出的最高价,已是每公斤16000元。

  寻常物成了奢侈品,催生了一个新行当——刀鱼经纪人。他们连接着渔民和市场,这一头是包下的几艘或十几艘渔船,凡有刀鱼全收;另一头是要刀鱼的客户,商贩、老饕客或是饭店老板等。他们预估市场行情和刀鱼产量,定价、开价,别小看十几条刀鱼,动辄便是上万元的交易……在老饕客都看不懂刀鱼的今天,这群人最懂经。

  记者走访了多位刀鱼经纪人,想来应是在商言商,却不料,离不开的话题,是长江上的乡愁。

  “淘金”生意

  如今看来很风光。江苏靖江,城外江边新港村,陈云和孙军合伙包渔船经营“本江刀”,即本地长江刀鱼,在当地有点名气。一收一卖,去年刀鱼季,他们挣了约30万元。每次自我介绍说是“做刀鱼的”,对方都赞叹一声“有钱人”。

  可17年前,这却是个迫不得已的行当——长在长江边上,陈云家中世代渔民,却在他这一辈卖了渔船上岸。江里海里,鱼实在太少了,养不起家。上世纪90年代,过了长江刀鱼季,他便去海里捕鲳鱼,一年渔获,总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可到2000年左右,却挣不到八九千元,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只能把渔船卖了。

  那时候,已有人从渔民处收来刀鱼,到市场上摆摊卖。那年头刀鱼便宜,每公斤100元不到,收来后添几元钱卖出去,小商小贩还够不上“经纪人”的名头。

  可谁料刀鱼价格逐年上涨,2006年左右,清明前的靖江“本江刀”最贵至每公斤两千多元。不过现在看来,当时这价位还好,普通人家偶尔吃一次无妨,或熬到5月份,刀鱼价格最低能降到每公斤100多元,便能买来过嘴瘾。

  越贵越有人捕,愈稀奇愈有人吃。包渔船的刀鱼经纪人顺势成了“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人们涌入这个行当“淘金”。孙军便是在2006年,被陈云拉着劝着,从公司的市场销售转行搞刀鱼;同年,崇明岛团结沙,王雷的父母结束了鳗鱼苗的生意,转做刀鱼。2013年,王雷本科毕业,也成了刀鱼经纪人。

  他们见证了十多年刀鱼价格的一路猛涨。寻常物逐渐成了奢侈品。做刀鱼的生意也难了起来,投入大,风险不小。有人打比方,就像金融行业的操盘手,有赚大钱的,也有吃大亏的,脑子不活络的,还未必能扛得下来。

  就说2012年的清明节,孙军记得,那天早上,靖江“大刀鱼(即1.9两以上的江刀)”的收购价是每公斤9200元,到吃晚饭前便跌到5600元,饭后还要再跌几百元,若有太多刀鱼在手没来得及卖,便是至少数万元的亏损。老话说江刀,“清明前骨软如棉,清明后骨硬如铁”,吃客不看好,价格就要大跌。年年清明,大多如此,最多时,一天能出现5种价格。

  前几天,记者在崇明奚家港,见识了一场讨价还价。江苏的鱼贩子们来挑刀鱼,行情波动未明,彼此沉默,一头说你开价,一边说你报价,每公斤几百元的差价,僵持了好一会儿。崇明的刀鱼经纪人后来悄悄问了记者上游靖江的刀鱼行情,才算成交。有人说笑,这议价的工夫,若刀鱼被风吹干了点,即便在电子秤上只是0.05的数字跳动,便是一百来元,相当于“3包好烟”的损失。

  当然,刀鱼经纪人颇有话语权。所谓的行情和定价,便是他们在当日渔获、渔民成本和市场需求之间取一个平衡点,比如鱼多却逢周一,饭店萧条,鱼价便低;大风大雨不出船,渔获少却逢周末食客多,鱼价便贵;还比如逢黄道吉日,江阴一带婚宴增多,“中刀鱼(即1.4两至1.9两的江刀)”价格上涨,“大刀鱼”售价回落……

  这些不过是生意经。而大背景是近两年大多数时候供不应求,价格趋高,“刀鱼总有人要”。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