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正文

巴菲特赢了十年之赌:为什么基金经理跑不过指数

[2017-02-28 17:10:07] 来源:网易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巴菲特老爷子又出年报了。一如既往近乎冷酷地自我剖析,一如既往对各个部门CEO极尽赞美之词,一如既往真实地展示了伯克希尔这部强大的赚钱机器。  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对2005年的赌局回顾。2005年,巴菲特提出以标准

  巴菲特老爷子又出年报了。一如既往近乎冷酷地自我剖析,一如既往对各个部门CEO极尽赞美之词,一如既往真实地展示了伯克希尔这部强大的赚钱机器。

  今年的不同之处在于对2005年的赌局回顾。2005年,巴菲特提出以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和任意收取高管理费的五只对冲基金的总体回报进行比较,以十年为期限,赌注50万美元。条件开出后,华尔街一片寂静。后来真有一位老兄出来应战。光阴似箭,在过去的九年中,标准普尔基金回报为年化7.1%,五只对冲基金的回报为年化2.2%。这其中还包括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巴菲特的胜利已无任何悬念。

巴菲特,基金,经理

  为什么“聪明”的基金经理跑不过指数?基金经理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以下是我的愚见。

  首先,基金经理跑不过指数的一个明显原因是自以为聪明的基金经理收取了昂贵的管理费。这是巴老爷子在年报中批判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

  但实际上,基金经理和指数的竞赛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如果说指数代表市场平均回报,那么基金本身就是市场的主体。美国市场大部分的资金是由专业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经理跑不过市场,类似于班级长跑比赛中大部分人跑不过平均速度。如果是班里有几个长跑健将,而其他人水平相近,情况更是如此。

  其次,在纪律性方面,大多数基金经理更不会优于指数。指数成份股的选择是一个机械和被动的过程。夕阳企业会被无情地从指数中剔除,而颇具规模的新企业会被逐渐加入到指数中。而这一机械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筛选出稳定和具有活力的企业。也就是说机械并不意味着愚蠢。而对于如何管住闲不住的手,指数基金更是有天然的优势。这种不折腾的优势,长期来讲会被放大得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