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正文

商业银行加速抢食债转股盛宴 操作模式初现轮廓

[2016-12-12 11:52:14] 来源:界面新闻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新一轮市场化债转股大幕已然拉开,银行参与债转股进入加速阶段,债转股操作模式也初现轮廓。  自10月1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建行领跑国有大行密集落地了多单市场化债

商业银行加速抢食债转股盛宴 操作模式初现轮廓

  值得注意的是,建行债转股业务所涉贷款均为银行正常贷款,而非不良贷款债转股。建行债转股项目组负责人、授信审批部副总经理张明合此前表示,主要是当前所有银行子公司都不具备不良资产的功能,导致不良贷款债转股业务无法进行。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包括建行在内的五大行均已向银监会提交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公司的方案,但都尚未得到批复。不过根据近期农行和工行已经公告的内容,两家待批的银行系资产管理子公司专司债转股业务,主要经营和办理与债转股相关的债权收购,债权转股权,持有、管理及处置转股企业股权等业务。

  在1990年代第一轮政策性债转股大潮中,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专业不良处置机构应运而生,至今仍为国内不良处置的主力军。对于银行系资产管理公司的出现是否使传统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弱化,各方观点存在分歧。

  穆迪金融机构部助理副总裁、分析师尹劲桦指出,允许银行也做类似业务,“初衷不是弱化四大AMC的功能,更多是不良资产处置的压力太大,四大AMC本身无法承接那么大的量,所以才会有其他渠道的安排。”在他看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具有规模优势以及多年经验积累,未来仍会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上面占据主导职能。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则认为,对于银行而言,在利润与不良监管间权衡,转让价越高,越能维持利润增速。因此,向子公司以偏高价格转让,并能分享子公司转股后的价值回升,因此该方式可能会成为主流。对于其他实施机构(如AMC)来说,则有机会以较低价格介入问题企业的投资,并通过推动企业整改,获取回报,是新增业务机会,构成利好。

  尹劲桦认为,之所以银行在国务院政策出现后,在几周内便宣布出上千亿的债转股操作量,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银行普遍以账面的价值转股,短期内不需要确认损失;第二,它比较适合单家企业体量极大的大型国企的问题资产处置,宣布转股之后,就可能从一个问题资产变成银行表外资产。所以,银行有比较强的动力做。另有观点提出,银行通过设立子公司开展债转股业务,除降低不良贷款率外,还可以解决资本占用问题。

  “但是它本身来讲只是一个手段,归根到底要看这个企业有没有生存的能力,如果这个企业本身长期来看没有生存能力,债转股本身只是把问题做了一个延后,并且把债权人变成股权的持有者,在优先顺序上是被递延了,如果未来企业最终无法避免破产,银行的损失只会更大。”尹劲桦指出。

  对于债转股标的企业的选择标准,几家银行观点类似,主要是高负债、财务压力大,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对国企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农行副行长楼文龙此前撰文指出,“为真正实现银企共赢,债转股对象企业的选择还应重点考虑以下情形。第一,企业类型上,主要选择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目前只是由于负债率高、财务压力大而暂时困难的企业。对国有与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适用同样标准,避免出现所有制身份歧视;第二,贷款质量形态上,主要选择逾期、次级和关注类贷款,以兼顾企业去杠杆和银行优化资产质量的目标。”

  张明合表示,首先是高负债、遇到了财务困难或者周期性企业,产品有发展前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所有制上不限国企还是民企。在建行50余个储备债转股项目中,也包含民营企业。不过从初期来看,已经公布的几家债转股标的企业主要还是央企或地方性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