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财攻略 > 正文

歌斐资产殷哲:看好这三个领域的投资

[2018-05-18 06:54:34] 来源:星洲财经 点击量:
评论 点击收藏
导读:   从2016年以来,母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短短两年时间内,各地省、市、区级政府、国资系、银行系等资金纷纷应声入局母基金。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已登记的私募股权市场化母基金、政府引导基

 

  从2016年以来,母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短短两年时间内,各地省、市、区级政府、国资系、银行系等资金纷纷应声入局母基金。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7年11月底,已登记的私募股权市场化母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产业基金以及央企投资基金等呈现井喷式增加,总规模约8.58万亿元,母基金机构超300家。

  在这片蓬勃发展中,不少人一眼看出,母基金行业的火爆,实际上更多是蹭了“政府引导基金”的光。日前,歌斐资产创始合伙人殷哲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母基金的大发展,需要分两面、客观地看待。而对于目前行业投资的趋势,他直言,技术深度逐渐成为机构关注的重点。

  

  客观看待母基金行业发展

  

  从有限合伙人(LP)和机构投资者(GP)的变化角度来看,殷哲直言,目前最热的话题就是政府引导基金。他表示,近几年,政府引导基金投资的力度和规模非常大,在全国可谓遍地开花。这对于私募股权市场而言,政府引导基金能够更好支持GP去做投资,是一件好事。

  “国有资本、政府引导基金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属于国家战略。”殷哲指出,这是因为只有代表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初创期公司,才能在未来推动整个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早期公司都需要资金,如果从国家层面来推动整个行业和技术企业的发展,是很有价值的。

  但在这个过程中,殷哲提醒,政府引导基金的主要属性仍是“引导”。对于市场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让市场上的投资人意识到这是一个符合投资目的、投资策略的投资方式,需要跟上步伐。

  与此同时,殷哲还担心,母基金行业的大发展可能会带来一窝蜂涌入的效应。在未来,如果发展或者退出机制没有跟上,可能会带来资金的沉淀,使得母基金的资金没有效果。他认为,政府引导基金本身有积极的一面,但一定不能太热。

  而在歌斐资产私募股权合伙人曾纯看来,母基金不应当是突发式、脉冲式的发展,而应该走向稳步发展的态势。他指出,中国的GP持续处于多样化的稳步成长阶段,但是LP群体非常具备中国特色。“从政府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看,基本是政府、银行或者地方的平台型企业,这都是有中国特色的LP群体。但是这个群体从长期走势来看是不清晰的,目前中国的多层次LP结构还没有形成。”

  从挑选GP的角度来看,殷哲指出,歌斐母基金在挑选GP的时候,在组合构建上有自己的策略和体系。首先画图然后看每个GP所在的位置,确定哪个是代表未来趋势的。其次是对每个管理人深度的辨别,这需要花时间。这当中主要是看他的专注度,是否聚焦,是否有非常清晰的投资策略、投资理念。

  曾纯则表示,母基金可以理解成为整个基金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首先,这个行业是一个二八法则的行业,有明显的头部效应。其次,永远有新的行业出现,永远会有新的明日之星的GP出现。总的来说,母基金还是应该顺着大的行业发展,在过程中抓住核心GP,同时布局明日之星,这是最核心的落脚点。

  

  三个领域值得关注

  

  谈到自己看好的投资领域和赛道,殷哲表示,中国有三个领域非常值得关注。第一是技术驱动,以科技为真正驱动力的,背后代表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发展,包括了传统的互联网到现在的AI。第二是消费升级,包括物质上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上的文化娱乐。第三是医疗健康,主要是关注真正有技术含量或者提升健康服务水准的。

  他表示,从实践来看,GP对于已投资企业的评判标准,最关注的是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天花板有多高。同时,对于产品和技术这类商业模式的创新性要求要比过去更多。

  他指出,过去中国的创新更多处于商业模式创新,现在则更多关注(创新)背后技术和产品的深度,及相应这个企业能够发展多快。而对于新三板挂牌预期、行业监管风险、IPO预期等关注度则在下降,整个行业开始关注基本面投资,而不是套利型投资,这对于整个私募股权行业都是有利的。

  另外可以看的是,产业资本开始逐渐加大自己的投资属性。当下,除了老牌的百度、腾讯、阿里外,新的代表如京东、今日头条、美团等参与市场上的创业投资和早期投资项目也非常普遍。殷哲认为,这个现象在相当长时间会得到延续,产业资本投入后,对整个被投企业的繁荣度、快速扩张是有帮助的。同时,这也会导致GP不仅要面临很多同类型的对手,还要直面既有资源又有资金的产业投资人,对GP投资能力要求会更高。

  而对于独角兽,殷哲认为,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可能跟市场时机有关。一方面,中国整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和体量,对于一些在优秀的、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占到头部位置的公司,是一个积极信号。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过去很多独角兽企业都去海外上市,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积极欢迎独角兽回来。“大家现在都比较关注这个话题,但回过头来看,就怕一窝蜂去跟进。从投资来说,更多地还是要遵循基本点,一个公司发展的背后有机制和原因,最后能带来多少回报,这才是硬的数值。”殷哲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业资本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